鲁网7月28日讯近期,齐鲁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先后受邀参加全国性思政教育领域学术研讨会,围绕思政课建设、思政教育创新等议题作专题报告与交流分享。系列参会活动集中展现了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与实践思考,也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鲁医智慧和力量”。
7月11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马院院长及思政课教师代表参会,研讨会聚焦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实践教学创新与智慧马院高质量发展等六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峰受邀参会并分享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经验。王峰在会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圆桌论坛作专题报告。报告以齐鲁医药学院“现场情景教学思政课”为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他提出,面对实践教学的挑战,破局之道在于深挖地方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文化场域即思政课堂”的新模式。齐鲁医药学院通过系统梳理淄博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场域,把理论讲授搬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现场,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中实现价值认同的内化。王峰表示,这种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构建了立体化育人场景,最终目标是实现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和价值认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实践路径。
7月19日,“第四届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年会暨新时代思政引领力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本次研讨会设“专家论坛”及“思政引领力与健康中国”“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四个分论坛,聚焦新时代思政引领力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与数智技术的融合路径等关键问题,为医学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厉成晓受邀参会并分享探索“微思政”创新路径经验。她在“数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论坛作题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微思政’实践创新与路径探索”的研讨交流。她围绕“理论淘金”与“实践探索”两大维度展开深入阐述。在理论层面,她聚焦高校“微思政”的核心概念进行剖析,系统梳理其主要特征,并对主要内容展开细致解读;在实践层面,探讨了高校“微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创新做法,全面呈现其育人成效,其中重点介绍了学校精心打造的“现场情景思政课”这一特色教学品牌。在内容创新上,以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精心打造“医学+思政”微内容,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形式设计上,通过“微互动”“微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着力构建“时时有思政、处处有教育”的沉浸式育人场景;在价值发挥上,充分释放“微思政”这一新兴思政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7月18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全国1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创新、教育实践与路径建构深入研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徐艺舫受邀参会并分享传统文化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合经验。她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人文教化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研究》为题作发言。系统阐释了《周易》“人文化成”理念对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独特价值,指出《周易》中“保合太和”的宇宙观、“民胞物与”的伦理观与“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智慧,为破解当前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同质化”“碎片化”难题提供了本土化方案。徐艺舫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探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医学人文课程的融合路径,培养兼具人文情怀与专业本领的新时代医药人才。
此次暑期系列参会交流活动,不仅集中展现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主动作为与实践成果,以全国性学术平台为纽带,为学校精准借鉴前沿经验、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建设打开了新视野。学校将以此次交流成果为新起点,持续擦亮 “现场情景思政课” 教学品牌,通过迭代升级让特色育人模式更具生命力;聚焦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传统文化、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医学特色思政新路径。以“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为学校“做一个好医生”人才培养目标持续赋能,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佳伟
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