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技术纷纷往外国品牌"反向输出"的同时,我们中国的人才也开始"走出去"。
有报道称,豪车品牌莲花的英国以及全球业务,在前任一把手离职后又找到了新的人选,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熟悉的铁娘子毛京波。
这不仅是毛在莲花第三次的职位浮沉,也是莲花两年内的第四次人事动荡。
洋人不行国人上?
毛京波在莲花 4 年,先是中国区总裁,然后是首席销售官,再到海外业务,在职位多番变更下,估计她也对自己的定位摸不着头脑,目前毛的个人视频号已停更近 6 个月。
初期毛在任诞生了不少名场面,包括但不限于将车型更名成和"下滑"谐音的"夏花",验资 5000 万相亲等等翻车营销。
转到负责海外市场的销售后,毛收起了以外所有"接地气"的营销,宣传活动也多集中于赛道,包括"一切全为驾驶者"的 Slogan,以及重金刷纽北等等。
而个人 IP 方面,除了视频号外毛并没有在其他平台创立个人账号,包括汽车圈的主要阵地微博在内。
这让不少人认为,这些营销方式还是把豪华跟端架子等同了。
豪华如问界,驾控如小米,如今卖得好的品牌全部都要自上而下全员营销,卷产品卷话题卷价格。可是,这些要点在毛执掌莲花期间都没有完全做到。
当然,将莲花目前的窘况全然归咎于毛并不公平,在莲花悠游寡断的决策下她也只是身若浮萍。
进退两难的莲花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回看毛接手的位置,此前已有三位高管"路过":Matt Windle,就任 4 个月;Dan Balmer,干了不到一年;Mike Johnstone,也是干了不到一年。
这些老外在位都如坐针毡,全因海外业务将成牺牲品。
一切要从销量上拉胯的表现说起。今年第一季度,莲花销量下滑了 42%,2024 年全年莲花亏了 11 亿元,全球销量仅 1.2 万辆,中国市场月均卖 250 辆。
由于英国工厂人力成本比武汉基地明显高昂,为了及时止损,莲花挥刀砍向了海外业务。今年 4 月,莲花英国裁员 270 人;诺福克工厂计划关闭;旗下燃油跑车也计划转移到英国以外的地方生产。
这无异于直接砍掉莲花 77 年引以为傲的"英国制造"血液,导致老用户集体流失。侩子手总要有人当,而毛京波的任务就非常清晰了。
所以说到底,这次毛的晋升看上去像是重返权力核心,事实上是被逼上梁山,而刚好,高管里面有一位中国人。
多说两句
全球业务已成定局,留给莲花的就只有重塑品牌的方式:产线没有了,还有故事啊。
历史上并非没有成功例子,比如 Mini 从经济型小车到时尚精品的转型,而品牌重塑正是毛京波的拿手好戏。
未来,莲花能在纯电超豪市场空白中杀出一条血路,还是成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需再看。
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